专项规划 第七章 保障措施

专项规划 第七章 保障措施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4-12-24 字体大小:

 

 

一、注重协调发展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

湘西州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,充分发挥政府在突破行业体制障碍、跨行业综合利用资源方面的强大优势,推动建设区域交通协调机制,不断加强交通发展规划、基础设施建设、运输组织与管理、市场监管和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的协调。

各级财政加大对智能服务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,扶持农村交通发展,为社会低收入人群、年迈者和残疾人等提供基本的交通运输保障。

二、落实相关政策,扶持民族地区发展

湘西州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,得到国家及湖南省许多优惠政策,但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、经济水平差距继续扩大。

在新的发展阶段,湘西州仍然面临很多根本性的问题:

经济增速较快,但发展水平低,经济总量小;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尚未全面落实,有些民族政策与现实脱节,导致民族政策逐渐弱化;因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而无法享受其他扶持政策,政策的执行存在盲区。

交通建设关系到湘西州经济的总体局面。湘西州交通建设欠账多,在“十二五”期规划中,资金规模大,而湖南省的定额补助只能解决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左右,建设资金的来源压力十分巨大。建议湖南省加大对湘西州公路网建设的投入,提高补助标准;加大政策优惠力度,完善、深化扶持措施或按《国务院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〉若干规定》第七条:国家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担配套资金的,适当降低配套资金的比例。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确实无力负担的,免除配套资金。的规定,取消需地方配套资金的政策。

三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,确保规划顺利实施

能否实现本规划的总目标,核心问题是资金,资金的筹措还可以考虑以下思路:

()扩大招商引资力度,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基础设施,可尝试“BOT”等市场运作方式进行筹资;

()积极探求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投资交通建设的新思路;争取地方计划、财政、水利、国土、环保、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,充分发挥部门密切配合、主动协调的能动作用,以形成建设合力,共同促进湘西州交通建设与发展。

交通建设与整个湘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,运输网络布局密切相关,而在实际实施中,政策走向、资金来源、用地规模等不确定因素很多,交通网规划在实施中将不断完善,甚至变更、修编,因此,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控制,掌握主动,加强引导。采用诸如行政手段、制定配套政策等,以及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。

四、实施科技兴交战略

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,提高人员素质,加强人才、技术引进的力度是实施科技兴交战略的重要措施。

认真贯彻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的指导思想,充分发挥现有规划设计部门的作用,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,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体制;加快实用性技术的开发应用,集中精力解决交通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;抓住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两个关键环节,鼓励在职人员继续学习深造,提高业务水平。培养青年骨干,形成学术技术梯队;建立激励机制,多渠道引进、招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作;加强对外交流,开阔眼界,探索能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规划发展策略。

 

五、抢抓政策机遇,加快发展

    湘西州在享受国家及湖南省众多优惠政策的同时,在改革开放新阶段,国家细分区域指导政策,经济开发战略呈现出多点开花,注重突出特色、协调统一,优势互补,共同发展的局面下,各类经济开发区、试验区、生态区等相继成立。这是坚持科学发展,以人为本;坚持统筹发展,重点突破;坚持自力更生,国家支持的发展原则,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合作不够、交通不畅、环境不优、产业不强、规模不大、发展不快的问题。

基于国家经济发展大战略,按照打基础、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抓统筹、求突破、谋发展、促和谐的总体思路,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已进入实质性阶级。

武陵山区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,包括湘西州在内的8个市州、80多个区(县),总人口达3000多万,总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。武陵山区是我国跨省交界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,是全国十八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,也是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。

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针对性强,将就发展定位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生态补偿、少数民族优惠政策、民族贸易、打造大武陵黄金旅游线路等方面制定新的政策和措施。对综合交通而言,其规划和建设将有新的思路,湘西州应充分利用这一机遇。

 

  
相关文档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
关闭 打印